讲座报名 | 故宫藏影:历史照片里的时代变迁
承载百年历史的照片背后,有着数不尽的宫廷过往与家国变迁。帝王将相,后妃宫女,一个个最后王朝的复杂面孔;宫殿园林,坛庙陵寝,一座座经霜历雪的不朽建筑;官办工厂,西式学堂,一曲曲筚路蓝缕的自强凯歌。本次讲座以故宫博物院藏历史照片为考察线索,通过对人、建筑、历史的梳理,展现19-20世纪紫禁城视域下跌宕起伏的清代宫廷史与中国近代史。
主讲人:王志伟,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出版传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故宫博物院不但拥有超过9000余间明清古建筑,还有超过187万件文物藏品。历史照片作为故宫博物院非常特殊的一类文物,反映了紫禁城内外近一百年的时代变迁。故宫博物院院藏历史照片主要由照片和底片构成。其中,照片分为蛋白照片、银盐照片、明胶相纸;底片分为玻璃干板、明胶干板、胶片卷片,总数接近46000张。就目前研究来看,院藏最古老的照片拍摄于1863年。历史上,成熟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仅仅24年后,摄影术就进入了紫禁城。
就照片的拍摄内容而言,院藏老照片主要分为文物、建筑、人物、近代史、故宫博物院史5大类。
北海西天梵境,摄于20世纪初。此片为手工着色照片。
文物类照片方面,故宫博物院建院后,出于保存、研究、宣传之目的,购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摄影设备,陆续对院藏珍贵文物进行拍照整理。其中相当一部分发表在了《故宫周刊》《故宫月刊》等院办刊物上。1933年文物南迁后,很多重要文物虽然漂泊在外,但它们的标准“写真”仍然留在故宫中。这为今后文物的回归查核及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经整理发现,故宫现存表现各种材质、工艺的文物照片光玻璃底片一项就有24000张以上,占故宫历史照片收藏总数的52%,说明民国以来故宫人对院藏文物拍摄的重视程度。
建筑类照片,主要包括了紫禁城、西苑三海、坛庙、陵寝等皇家建筑照片。其中一些建筑后来或经过了拆改变迁,或被焚毁破坏,只能凭借一纸照片展示旧时风貌。从这一点来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建筑类照片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紫禁城延春阁,摄于1922年。照片拍摄后不久,此建筑被大火焚毁。2004年原址复建时,此照片成为重要参考之一。
1925年神武门故宫门匾。此门匾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任理事长李煜瀛先生用大抓笔手书,五个颜体大字苍劲有力。今天神武门上“故宫博物院”五个字为郭沫若先生题写。
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书画展厅原状照,摄于1925年至1933年。照片中间悬挂之画轴为清宫描绘圆明园福海风光的《十二禁禦图》,此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同顺斋钟表仪器展厅原状照,摄于1925年至1933年。有趣的是,照片中尚可见到墙上挂着婉容和溥仪弟妹的合影。
人物类照片方面,故宫院藏照片不但包括晚清皇室成员、大 小官吏、太监宫女,还有民国北洋军阀、名人政要和外国友人。其中尤以慈禧太后的数百帧高清晰影像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批逊清皇室照片最具特色。
醇郡王奕譞及侍卫像,摄于1863年,奕譞时年24岁。这张照片是故宫博物院现存最古老的照片,照片上题诗为奕譞亲笔。
这就是悬挂于同顺斋墙上的婉容与溥仪弟妹合影,摄于1922年。
近代史照片方面,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批19世纪中后期以来,尤其是洋务运动过程中开办的官办工厂照片。它们或为军需,或为民用,再现了近代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历史情景。开办工厂就要购买机器,为了学习操作这些“洋家伙”,各地新式学堂拔地而起,同样留下了不少照片。办工厂、开学堂的同时,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也被逐步提上日程,故宫还收藏有一批反映北洋海军和新建陆军的历史照片。此外,诸如京张铁路等一类表现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情况的历史照片,故宫中也有收藏。总之,故宫博物院的近代史照片,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在将国家引向近代化过程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内廷宣告成立。从此以后,昔日的皇宫禁地向人民大众开放,曾经皇室私有的中华宝藏也终于奉还于民。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拍摄于1925年至1949年之间,从中我们可以一睹紫禁城开放为博物馆的早期形象。当时的展陈环境、文物状态、人员往来、社会活动等情况,均能通过照片一一辨识。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3月28日,王志伟将走进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带来《故宫博物院藏历史照片的整理、研究与出版》专题讲座,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报名参加,活动信息:
时间:3月28日 19:00-21:00
地点:中国文化中心四楼剧场
报名方式:http://rp95b7bpaeyzt7sy.mikecrm.com/kVBsbWO
主办单位:新加坡国家古迹研究中心
联办单位:中国文化中心
支持单位:新加坡国家文物局
相关活动预告
“丝路和鸣”民族音乐会暨连云港旅游推介活动预告
【预告】6月精彩活动
【预告】“中国非遗文化周”系列展示活动
中国曲艺红星大汇演,4月29日闪亮登场
音乐会: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2017“南洋之声”音乐会
汇报演出: 中国儿艺马兰花艺校-- 快乐童年
写作比赛:楚才杯作文竞赛 2017新加坡分赛区比赛
展览:岭南画学-- 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画作品展
电影:“全景中国”--《乡村里的中国》
海选:第二季中国新歌声新加坡海选
展览: 时代映像-中国时装艺术精品展
论坛:梨园世纪·2017国际戏曲学术高峰论坛
锡剧《一盅缘》即将与新加坡观众见面!
“全景中国”-- 中国文化中心邀您一起看电影
2017年“乐享中国—欢乐春节” 摄影作品征稿启事
春城洋溢华夏情暨欢乐春节活动
欢乐春节-新春音乐会2017
关于中心
中心位于新加坡文化区,毗邻南洋艺术学院、国家图书馆、新加坡美术馆等众多文化机构。中心设有展厅、剧场、图书馆、教室等场所设施,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充分保障。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地址:China Cultural Centre(中国文化中心), 217 Queen Street, Singapore, 188548
电话:0065 63511858 转 8100
传真:0065 68370281
电子邮箱:2015cccsg@gmail.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ccc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