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
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
东亚地区早期文明城市的杰出范例
江南水乡文化的源头
当良渚文化遇见新加坡,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诚邀您光临
“何以文明·遇见良渚”
全球巡展新加坡特展开幕式及展览
活动详情
·良渚遗迹的文物复刻品和图文展板、良渚主题画展
时间:
2024年10月19日-11月2日(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17:30,公共假日除外)
地点: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一楼大厅
·良渚文化的文创产品展示,良渚玉器制作体验、良渚文化刮画识物等互动游戏
时间:
2024年10月19日(周六)
14:30-17:00
地点: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四楼剧场外
·开幕式及良渚博物院教授罗晓群的主旨演讲《追迹良渚》,介绍良渚文化考古发现历程、良渚文化重要遗址和精品出土文物
时间:
2024年10月19日(周六)
15:00-16:30
地点: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四楼剧场
开幕式及主旨演讲报名: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由于座位有限,请确保您以及同行人员能出席再预约。预约成功后,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席,请提前告知。如多次爽约,中心有权不再接受您的预约。
·主办方为参加此次开幕式及展览的观众准备了代表良渚文化的精美礼品
联合主办: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
(CMG Asia-Pacfic)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China Cultural Centre in Singapore)
地点: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
(China Cultural Centre, 217 Queen Street, Singapore 188548)
关于良渚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距今约5300年-4300年。
▲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
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有规模宏大、三重布局的城址;有目前已知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有见证阶层分化、等级分明的墓地;有象征信仰和制度的系列玉器,完整呈现了中国5000多年前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代表了长江流域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东亚和中国5000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印证了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分等级墓葬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树立了重要标识。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良渚古城遗址厚重历史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直接的物质载体,是体验和感悟“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场所,规划总面积为14.3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放的为城址区,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呈向心式三重布局结构,展示面积3.66平方公里,设置有城门与城墙、河道与作坊、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等遗址展示区。作为中国大型土遗址的代表,通过环境修复、绿植标识、雕塑小品、数字展示等手段,既保存了良渚古城遗址水丰草美的自然环境,又破解了土遗址内涵展示的世界性难题,拉进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距离。
▲古城遗址公园
▲南城墙
▲遗址公园标志
▲钟家港河道
山遗址
瑶山遗址位于良渚古城城址外东北方向约5公里处,依托自然山丘而建,是一处祭坛和一组高等级墓地组成的复合遗址,营建使用于良渚文化早期。瑶山遗址不仅有独特的祭坛,还是展示良渚时期历史环境特征的场所,并与城址区的反山、姜家山、卞家山等一系列分等级墓地共同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早期国家形态的阶层分化,统一信仰和社会分工等价值特征,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山遗址
外围水利系统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西北方向,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作为良渚古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良渚时期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防洪、蓄水、灌溉、水运等功能,以及人类早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等水资源管理的工程与技术方面的科学性,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杰作。
▲外围水利系统
▲鲤鱼山
▲秋坞
▲石坞
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博物馆。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常设展览以“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为主题,依次以“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良渚博物院外景
▲良渚博物院展厅前言
▲良渚博物院第一展厅
▲良渚博物院第二展厅
▲良渚博物院第三展厅
▲良渚博物院水庭院
稻作文明
水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农业生产已有明确的组织、管理和规划,农具也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与规范化的特征,出现了成套的先进生产工具,其种类之多和打磨之精致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首屈一指。
原始文字
良渚文化晚期出土的器物上发现了多个刻画符号的排列组合,突破了符号孤立存在的局面。这说明良渚先民们想要表达或传递某种信息,这些刻画符号蕴含着某种特定的“表象”意义,可以视为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
▲余杭南湖出土黑陶刻符罐
▲余杭南湖出土黑陶刻符罐刻符
玉器文明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先民,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情况下,用他们独特智慧创造出类型丰富、制作精美的玉器,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玉器不仅仅是装饰品,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在丧葬时的玉器随葬品是不同的,体现了王权和神权拥有者对稀有资源的控制和垄断。良渚文化时期形成了以琮、璧、钺为代表的一整套玉器使用制度,用来明确尊卑、划分等级、区别身份、显示权利,用玉制度见证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在分等级墓地中,反山遗址、瑶山遗址高等级墓地的墓葬中大多包含有玉琮、玉钺,而在卞家山遗址这样的低等级墓地中,完全没有成套玉器出现。
玉琮
玉琮为良渚文化首创,是良渚文化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器物和神圣标志,是良渚人信仰的重要载体,是良渚先民天地宇宙观的反映。内圆外方,中部贯穿,四壁有纵向直槽,四角对称施刻有四组相同的神人兽面纹图案。玉琮仅出土于高级墓葬,是良渚社会通天地、敬鬼神的重要宗教法器。
▲反山M12:98玉琮王
▲反山M12:98玉琮王线绘图
玉璧
玉璧是良渚文化出土数量最多的玉质重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玉的代表。扁圆形,中间穿孔,孔径绝大多数不到直径的一半,大多通体素面,良渚晚期极少数玉璧上还加刻了以“鸟立高台”为主题的刻符。
▲刻符玉璧
▲玉璧上的鸟立高台符号
玉钺
钺是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史前文化的重要武器和工具。在良渚遗址群内,玉钺只出现于男性高等级墓葬中,且每墓只随葬一件。良渚文化的玉钺是军权和王权的象征,它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其用玉制度的核心。
▲瑶山M7玉钺组合
神徽
神徽是良渚玉器的灵魂。考察玉器上的纹样,神徽及其简化形态遍布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贯穿良渚文化发展的始终,是良渚玉器图案的母题。其上部是头戴羽冠的人的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面目,下部是飞禽的利爪。这显然是一个复合体,也是一个整体。良渚先民主要采用了浅浮雕、阴刻和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法表现这一神灵的高深莫测。
▲神人兽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