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茶艺班第六课“武夷岩茶”开讲。中国国家高级茶修培训师、新加坡梵茶文化创始人慧卓老师以“岩骨花香”为主线,带领学员们深入品鉴武夷岩茶的风味差异与文化内涵。

随着第一泡岩茶的香气升腾,课堂徐徐展开。慧卓老师以“武夷岩茶为何特别”为引,从“看青做青、看天做青”的传统制茶智慧讲起,细致讲解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核心工序,深入剖析“炭火焙茶”在形成岩茶风味中的关键作用。她指出,所谓“岩韵”,不仅是一种口感层次的表现,更是武夷山独特自然环境的馈赠。武夷岩茶的本味,正根植于丹霞地貌、风化岩土与湿润多雾的微气候之中。风土,是岩茶之魂。

在品鉴环节,慧卓老师现场冲泡了正岩大红袍、水仙与肉桂三款代表性茶样,从干茶、香气、汤色、叶底状态到口感,细致解析每一款茶的特点。她指出,“水仙醇厚、肉桂辛锐、大红袍层次丰富”,并通过“啜茶法”引导学员感受茶汤在口腔中的滚动与回甘,充分感受“岩韵”。

在实践环节中,学员们使用盖碗分别冲泡了两款肉桂“鬼洞”与“猫肉”,通过实际操作对比两款茶的香气与滋味差异。老师在一旁指导注水手法与出汤节奏,强调“快出汤”以保留茶香,避免苦涩。

课程尾声,学员们踊跃分享品鉴体验,有人称大红袍“岩韵十足,回甘持久”,有人说肉桂“香气霸道,滋味醇厚”,亦有学员被“猫肉”幽幽果香所吸引。大家纷纷表示,通过系统的品鉴对比,对武夷岩茶的工艺之精、风味之深有了全新的理解。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茶艺班第七课“普洱生茶”将于9月20日开讲,敬请关注官方平台,期待与您在下一场茶文化之旅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