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 | 今日处暑——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处暑”
二十四节气 Solar Terms, 所有文章 Article
0

2025年,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中国美术馆推出“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将最具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术馆藏经典名作相结合,“典藏活化”,讲述经典作品和创作者背后的故事,普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让新加坡民众通过新媒体欣赏到中国美术馆的经典美术作品。
张漾兮(1912—1964),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张漾兮的木刻创作,早年受珂勒惠支影响,作品多宣传抗日救亡与反映旧时社会之黑暗痛苦。后期注重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与民间艺术,作品多以简练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新风貌,富于抒情意味和民族特色。
处暑又称“出暑”,“暑气至此而止矣”,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黍、稷、稻、粱类等农作物开始成熟了。“人间好月是西湖,湖光即在山光里。”处暑时节的西湖一半热烈一半清凉。皓月当空,在开阔湖面上投下神秘的影子,犹如浮动的银辉;渔舟唱晚,百舸争流,带来丰收的喜悦;高阁凌波,倚窗俯水,御书楼里已点亮晚灯;金风送爽,垂柳轻摆,游人仿佛置身月宫之中。这便是张漾兮先生眼中的《平湖秋月》。
*中国美术馆授权使用,不得转载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