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丹青——北京中轴线梨园文化专题美术展”“古调新声”“文脉相传”“温故知新”三部分组成,分别从徽班进京开始的京剧文化、近代中国京剧与京剧大师、名人故居与古戏楼为主题,通过百余幅作品展示北京中轴线梨园文化特征与魅力,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脉络。

本期,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邀您一起线上观看“国粹丹青——北京中轴线梨园文化专题美术展”部分精选作品,感受北京中轴线梨园文化特征与魅力。

相关介绍

北京中轴线历经千年风雨,不仅是古都北京的脊梁,更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政治之轴和文化之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正在逐步被解读、发掘和传播。除了古城保护、文物建筑,以国粹京剧为代表的梨园文化与中轴线同样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多维度的中轴线文化体系。

▲京剧孕育形成及走向全国示意图

▲《同光名伶十三绝》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大栅栏地区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国粹京剧的诞生与其息息相关。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相继入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形成了博采众长、技艺精湛、雅俗共赏的表演风格,颇受京师观众的欢迎。徽班艺人们由此定居于北京韩家潭(今大栅栏地区)一带继续从事戏曲实践与探索。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演变,相对完整的京剧艺术体系最终形成。源远流长、兼收并蓄的京剧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古调新声

▲侯英兵《徽班献艺图》 129x248cm 国画

▲任艺《忆徽班》 70x240cm 国画

▲纪清远《定军山》 178x96cm 国画

文脉相传

▲蔡玉水《那个时代的大明星——梅兰芳》

 52x35cm 国画

▲卢平《程砚秋》138x69cm 国画

▲刘梦迪《梨花颂》 60x80cm 油画

温故知新 

▲邵辰《升平署》   68x100cm 国画

▲王健  《开明大戏院》  69x138cm 国画

▲徐胜利《畅音阁》  180x90cm 国画

鸣谢:国家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