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今日端午,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将带您了解这一传统佳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壹/节日渊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节日民俗

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划龙舟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环节。端午当天以及前后数日都会有类似活动,现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为节日增添了浓重的气氛。

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意在驱邪祛病防蚊。艾蒿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节日诗词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历代有不少描述端午景象、贺端午的诗词佳作,也有缅怀古人的诗词作品。

《乙卯重五诗》

宋 ·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和端午》

北宋 ·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部分图文素材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