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瓷行·天工造化——景德镇御窑出土明代瓷器新加坡展2024”正在中国文化中心展出,今天,请随小编一起欣赏部分展品,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明洪武 青花四季花纹花口折沿盘

这件明洪武青花四季花纹花口折沿盘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明洪武时期瓷器工艺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盘身设计别致,折沿花口,弧壁呈瓜棱状,圈足。此器的内壁与外壁共绘制了十六组精美的折枝宝相花,生动优美。在盘口沿的内侧和外侧,均装饰有一圈海水纹,使得整体纹饰更有层次,富有立体感。盘子的中心部分,青花双圈内绘有牡丹、菊花、石榴、茶花等四季花卉,盘心中心双圈内绘折枝宝相花一组,整个构图繁复而和谐,展示出高超的绘画技艺。

明永乐 白釉三壶连通器

该器造型奇特,口作盅状,盅底有花形筛孔,通过颈部的内管及其下的三扁管与三个带圈足的球状皿相连通。颈之外层以镂空花纹为饰,器身凸起的弦纹七道,其间锥刻阿拉伯錾金纹饰。从断面观察,除了三个球状皿的下半截为轮制镟削成型外,其余部分均采用模印分段粘结而成(其转折结合处作子母口 ),故部件多,结构复杂,成型难度大。

明宣德 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碗

撇口,弧腹,圈足。该器外壁施孔雀绿釉。碗底以青花书“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双圈款。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亦称“法翠”或“翡翠釉”。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景德镇元代始烧,宣德时已较为流行。

明正统——天顺  青花牡丹纹如意枕

平面呈如意形,平底微内凹。枕面双线如意形开光内饰青花双折枝牡丹纹,枕内壁刷釉,上下接胎,底部涩胎。底心处镂雕钱纹,是为平衡内外气压,防止烧造时开裂。此枕器型少见,为这一时期的典型器物之一。

明成化  素三彩鸭形香熏

模制,分上下两截,上半截为盖子,下半截用于盛装香料,以子母口相合。鸭颈中空与口相通,鸭腹椭圆,腹部合缝处有6个巧妙的隐孔,这样可以让空气从隐孔进入鸭腹,与张开的鸭嘴对流,当熏香点燃置于鸭腹内,烟气便会从鸭嘴自然散发而出,弥漫开来。鸭足与中空的方形底座相连,底座四壁 开光镂空,撇足,底部有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方形款。

景德镇是誉满天下的瓷都。自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朝廷在景德镇设陶厂。建文四年(1402年)更名“御器厂”,清代名为“御窑厂”,延烧至清代最后一朝宣统止。六百年间,技艺最精湛的工匠聚集于此,使用最优质的原料和燃料,烧造出难以计数、至精至美的瓷中嘉品。然而窑烧的复杂性难以估计,变形、开裂、偏色、窑粘等瑕疵时有发生。在极为严苛的拣选制度下,符合要求的完整器被解运至京城,而落选者则被就地砸碎、掩埋。1911年清朝覆亡,御窑厂随之被废弃。20世纪80年代,御窑厂遗址考古工作开启,在数十年发掘过程中,收集到数以吨计的明清御用瓷器落选品残片,并修复出一千四百多件明代御窑瓷器。本次展览共展出御窑遗址出土的110件/套共134件明代珍品瓷器,每件都是国家级文物,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欢迎到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展厅欣赏更多景德镇御窑出土明代瓷器。

展览名称:

丝路瓷行·天工造化——景德镇御窑出土明代瓷器新加坡展2024

日期:

2024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周一及公共假日闭馆)

时间:

上午11点至下午5点30分

地点: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二楼展览厅

217奎因街,188548

(217 Queen Street, Singapore 188548)

入场免费 欢迎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