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中国美术馆推出“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将最具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术馆藏经典名作相结合,“典藏活化”,讲述经典作品和创作者背后的故事,普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让新加坡民众通过新媒体欣赏到中国美术馆的经典美术作品。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号阿寿、懒道人等。浙江宁海人。自幼自学书法篆刻,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受到文人画家经亨颐和著名艺术家李叔同的教诲。1923年任教于上海美专,并与吴昌硕相识,自此潘天寿得吴昌硕启示,转归严谨沉稳,于不惑之年形成奇崛险峻的独异风采。他以“骨法用笔”这笔墨之根,运笔果断强劲,主张“强其骨”、“一味霸悍”。作品善从高、远、大处立意,贯通气脉,深得劲拨阳刚之美。

1958年6月18日潘天寿被苏联艺术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7月14日作此画。《荷花(露气)》构思新异,布局有出奇制胜之美。画面左上方以题识形成一长方形结构并钤以印章,使全局有起承转合的韵致。该画并未渲染露气,而用酣畅淋漓的笔墨点出了清露弥漫的气氛。题识:“昨日清晨至半山康桥乡参观早稻丰收,见村边池塘中芙蕖壮茁,如华岳峰头玉井中所植者,至为可爱。归后即写此以为纪念,但限于幅面,未能得其粗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暑,大颐寿者于止止堂。”“止止堂”为作者杭州住处画室之名,意在告诫自己荣誉面前须止步。

*中国美术馆授权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