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中国美术馆推出“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将最具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术馆藏经典名作相结合,“典藏活化”,讲述经典作品和创作者背后的故事,普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让新加坡民众通过新媒体欣赏到中国美术馆的经典美术作品。

杜堇,明代画家,生活在十五至十六世纪初,原姓陆,字惧男,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的人物画宗法李公麟,笔法精劲流畅,别具秀逸之态,被推为当时画坛的白描高手。其人物画大都表现古代传说故事或逸闻趣事,并以山水及园林景致为衬景,有的还题诗作赋,显示着一派文入画的格调。

《祭月图》描绘男女长幼十六人共度中秋的情景,以传统祭月习俗为题材,展现中秋夜人们设案拜月的场景。月下的庭院里,架设围屏,陈列供桌,其上摆放红烛、香炉、月饼、瓜果等物,寄寓祈福、团圆之意。画中另有文士插花、女子祷祝、童子赏月等情节,内容丰富而布局疏密有致,笔法生动传神。全图详细地记录了中秋祭月情形,烘托出团聚美满的节庆氛围,既是出色的人物画珍品,也是关于节庆习俗的鲜活史料,反映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

*中国美术馆授权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