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携手中国美术馆推出“中国美术馆名作中的二十四节气”,将最具文化特质和民族特色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美术馆藏经典名作相结合,“典藏活化”,讲述经典作品和创作者背后的故事,普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知识,让新加坡民众通过新媒体欣赏到中国美术馆的经典美术作品。

于非闇(1889—1959),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蓬莱,满族,原名照,字非闇,又号闲人,中国近现代工笔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这幅《秋山红树图》为于非闇赠予作家老舍的作品,曾是老舍先生的珍藏。画面左上方有作者题词:“老舍吾兄正之。锦绣河山,以唐人法描写,益觉祖国之伟大可爱也。非闇。”画家以唐代青绿山水画法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更觉山河熠熠生辉、明丽灿烂。满目红树,令人立刻感受到秋天特有的气息。深红、浅红、橙黄、明黄色的树叶层次错落,交相辉映,仿佛沐浴着秋光。配以绿色的山石,更觉明艳无比。树木散落在河岸上,中间一条小小的溪谷,迂回曲折,仿佛能听到秋天里清澈透亮的溪水在泠泠作响。画家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将画面处理得生动而微妙,令人忍不住想沿着水流前去勘探。画面中以留白表现天空和流水,使山石树木之“实”坐落于“虚”之上,并将溪流与房屋窗户的空白穿插于茂密的树林之中,林木映蔽,溪谷断续,增添了山林间的空灵气息。题款书法习宋徽宗赵佶“瘦金体”,英姿飒爽,刚劲有力,使画面更添古意。

于非闇曾说,绘画要画得朝气蓬勃,使人消除掉一天的疲劳,更感生活幸福。而此幅《秋山红树图》正透露着朝气蓬勃的热情,明亮艳丽而不失清新,洋溢着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中国美术馆授权使用,不得转载